返回   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 > ◎ 吉 米 丘 上 的 天 地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想藉由一些文章得到些自己想要的?不管是幾年級的,拿杯飲料坐下來慢慢品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轉貼]自由和瘋狂,打造Google[ (2003-12-10)
舊 01-16-2004   #1
波士頓之雪
 
波士頓之雪 的頭像
 
波士頓之雪 目前離線
註冊日期:
12-03-2003
文章:
1,180
波士頓之雪
發送 ICQ 消息給 波士頓之雪 發送 MSN 消息給 波士頓之雪
預設 [轉貼]自由和瘋狂,打造Google[ (2003-12-10)

最新版的矽谷企業文化

和當年網路泡沫潮的許多.com一樣,Google也有溜直排輪鞋上班的老闆,福利更是好得嚇壞股東,但它卻是一家道地的大賺錢公司,它的企業文化,是「自由」、「執著」、「績效」、「任性」的奇妙組合體……。

作者/撰文/王志仁

誰會是引領矽谷新風騷的下一棒?雅虎和Ebay原本是候選人,現在看來,擁有50位博士、1000名科技狂的Google最具王者之象。美國《財星》雜誌估計,Google今年營收將達9億美金,獲利3.5億美金(約120億新台幣),完全不像一家成立才5年的菜鳥企業,打破矽谷有史以來新創公司紀錄。雅虎和Ebay在第五年的獲利,都不及Google一半。

Google的優異表現,給了低迷三年的矽谷與華爾街一劑強心針。目前這兩地最熱門的話題,就是Google上市市值會衝多高。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引用投資銀行計算方法,以雅虎和Ebay做比較,「市值/營收」比約為20,以Google的9億營業額乘以20,約在180億美金左右。如果真照華爾街盤算的劇本演,Google將創下矽谷初上市公司紀錄。

這就好比陳金鋒加盟大聯盟第一年就奪下全壘打王,或曹錦輝第一年投球就贏得賽揚獎,因為罕見,勢必引起話題。更重要的是,一堆等在後頭準備上市的科技公司,可因Google在前頭開路引起市場注意,而在後頭沾光走得平穩。畢竟,過去三年初次上市(IPO)市場可是極不景氣。

《財星》(Fortune)則提出不同觀點。它分析,網景當年上市的意涵,是公司只要有題材,即便虧損也能上市,其後帶動一大群公司跟進;相較之下,Google只是單純一家獲利優異的公司上市,沒有創造新的意涵,且其他公司的獲利能力離Google甚遠,不容易被市場聯想在一塊,因此不會形成風潮。


電梯、陽台做簡報 搶到10萬美元創業基金

有趣的是,Google原本並不想上市。2001年進入Google擔任董事長、後來兼任執行長的施密特(Eric Schmidt)回憶,他剛來時,創業團隊對每件事的看法都和他不同,而且提出如「公司為何一定要成長」、「為何一定要上市」等問題,讓他非常驚訝,「如果不是發人深省的智慧之語,就根本是天真。」

經驗老到的施密特,幫忙Google找到賺錢的路並且兌現,一如當年庫格(Tim Koogle,雅虎第一任執行長)在雅虎扮演的角色,而Google的崛起過程活脫就是雅虎(Yahoo!)的翻版。創業者同樣是二人組,32歲的佩吉(Larry Page)和31歲的布林(Sergey Brin),是史丹福大學工學院博士生,與雅虎的楊致遠和費羅(David Filo)系出同門。

這兩組團隊都有一位外國籍(楊致遠來自台灣,布林來自俄羅斯)隊友,都因創業而暫停學業,創業資金都來自同一家創投Seqoia,都以提供搜尋服務起家,公司上軌道後都找專業經理人經營。

佩吉到史丹福報到讀博士的第一天,布林是被安排帶他逛校園的老鳥,兩位技術狂當天沒看太多風景,倒是對於網路發展和技術走向,迫不急待各自表述後大吵了一架,但也發現對方是高手,因此後來共同參與一項研究新搜尋方法的專案,也就是Google的前身。

佩吉和布林開發Google雛型時,並未想成立公司,而是先找費羅(David Filo)請教,看雅虎需不需要這樣的技術,費羅則建議他們「先成立公司再來談」。

兩人回去草擬創業企畫書,並趁亞馬遜副總裁施瑞朗(Ram Shriram)來校演講時,搶著和他擠一部電梯,在裡頭向他簡報,之後並拉他到研究室進一步說明。施瑞朗對這兩人印象深刻,同意擔任Google董事。

另一次是在史丹福校友私人聚會上,兩人巧遇昇陽電腦創辦人之一的貝多山(Andy Bechtolsheim,矽谷知名創業家,離開昇陽再創業後被思科購併)。趁貝多山去陽台透氣空檔,他們尾隨打開筆記本電腦做簡報。貝多山不等兩人說完,就問新公司叫什麼名字,隨手開一張10萬美金支票給Google。這是Google第一筆資金,卻無法當下兌現,因為他們當時還沒空去把Google登記為公司,無法開公司戶頭存這張支票。


工作效率第一 省成本卻不摳門

佩吉和布林都是急性子,講求效率,與競爭對手相較,Google的搜尋以快速著稱,通常不到0.5秒就得到結果。

為了儲存龐大網頁資料以供搜尋,佩吉和布林需要大量伺服器,並選擇到平價電子商場Fry’s(類似台灣的全國電子和燦坤)買雜牌產品,回宿舍再把外殼拆掉,把主機板上用不到的晶片和零件卸下,將整台電腦縮小。經由這些手續,他們在租借機房的一個標準位置中,可以放進80台電腦,而一般只能放10台。

這不僅使Google減少租用電腦機房空間,也讓電腦變得簡單而好維護,當數量增加時容易管理。Google目前使用超過1萬台伺服器,分散在五個不同地區電腦機房。

這兩人省錢卻不摳門,在公司福利上非常慷慨。Google免費供應早餐、午餐和晚餐,並從外頭請來曾幫搖滾樂團Grateful Dead燒菜的大廚設計食譜並掌廚,此外還有健身房(全天有一位女按摩師伺候)、開設瑜珈課程、請牙醫和醫生到公司看診、提供衣服乾洗服務、病假不計天數照領全薪、男性也有育嬰假等。這些一度盛行於網路公司的做法,後來都被冠上極負面的意義,但布林卻認為,「我們的優勢不在技術,而在於有能力吸引最好的人」,營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是基本條件。


菁英、自由加獲利 組織鬆散有點傲慢

Google員工臥虎藏龍,不乏腦神經外科醫師和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轉業投效,而每天寄來的履歷表更高達千封以上。不過,由於Google過於菁英取向,用的多是名校畢業生,加上環境自由和公司獲利優異等因素,組織也不免有鬆懈。一位正在和Google談合作的企業執行長指出,每次到Google開會,對方不是遲到就是早退,在會議中也愛理不理,開完會又不做決定。不只一家公司用「傲慢」(arrogant)來形容Google。

此外,《財星》報導,施密特、佩吉和布林構成的決策三人組,究竟權責如何畫分,誰拍板定案說話算數,仍不清楚,形成多頭馬車,對Google要繼續成長,面對微軟和雅虎等對手的挑戰十分不利,「如果不能認清並儘快擬定對策,那上市之日可能就是Google過了高峰之時。」

Google帶來的意涵,不在於網路公司上市熱是否再現,而是處在網路時代的遽變潮中,成功或失敗都可能比預期來的快。當然,這也是讓成功者警惕,而下一家新創公司永遠有機會的原因。


Google 10大信條

1.關注使用者,其他事自然到位(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

2.專心把一件事做到最好(It’s best to do one thing really, really well)

3.以快制慢(Fast is better than slow)

4.網路民主「凍蒜」(Democracy on the web works)

5.找答案不必跑回桌子前(You don’t need to be at your desk to need an answer)

6.賺錢不必靠作惡(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7.資訊永遠愈來愈多(There’s always more information out there)

8.資訊需求無國界(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crosses all borders)

9.不穿西裝,也能正經(You can be serious without a suit)

10.偉大,還不夠好[(Great just isn’t good enough)


( 數位時代雙週71期 )

[img]non-asp/emot/em19.gif[/img]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16





vBulletin skin developed by: eXtremepixels, Powered By JCMS INTERNATIONAL Co.,Ltd.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3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本網站內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發言並無言論免責權,且與本站立場無關,並禁止未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