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 > ◎ 吉 米 丘 上 的 天 地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想藉由一些文章得到些自己想要的?不管是幾年級的,拿杯飲料坐下來慢慢品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分享]大企業(酷斯拉企業?!)造就台灣的M型社會
舊 01-14-2007   #1
YCC
 
YCC 目前離線
註冊日期:
10-08-2006
文章:
5
YCC
發送 MSN 消息給 YCC
預設 [分享]大企業(酷斯拉企業?!)造就台灣的M型社會

文中提到的文章需要連結的請到諾曼的網誌http://blog.yam.com/user/cychen.html中查詢

今天看了一篇轉載文咖啡杯裡的倫理難題轉載自空間 顏色 貓 旅行事件簿
很不錯的文章...也讓諾曼深深的思考了一下!當今的台灣,人人喊窮...原因為何?!是不是大企業(酷斯拉企業?!)造就了台灣的M型社會
看部落格標題就知道,諾曼是個酗咖啡的咖啡蟲!但也如同文章作者所說的『大部分的人對咖啡生產的真實情況是陌生的,或者說,即使有些人略知一二,也會選擇刻意忽略它。但弔軌的是,喝咖啡買咖啡或品味咖啡這回事,卻又是大家那麼熟悉且勤於討論的!』諾曼就是作者所指的其中之一...

主要分享的本文

隨著咖啡飲下的良知(Ethics in your Coffee Cup) 轉載自 理當快樂
an>原文作者對這些大企業如何對待咖啡農及所謂公平交易的描述讓我感同身受,因為諾曼的父母也是務農(請參考令人震撼的電影)。
其實相同的情形不一定只有一件,台灣的雞農也是如此,統一、大成、卜蜂、及最近申請重整的嘉新食化,這些大企業一樣如此對待台灣的雞農們,大財團只想賺錢,根本不管你死活。諾曼相信在台灣絕不止雞農發生如此的狀況...政府放任財團壟斷剝削(賣你飼料、然後收購你養的雞)...
諾曼無能為力,因此只能努力轉文!讓各位瞭解真實的狀況。
或許有一天當各位看到有人在宣傳產地直銷的生鮮雞肉時,別懷疑!那一定是諾曼....



這是一篇去年的舊文章,只是我現在才看到。場景很遠,中南美洲、中南半島、非洲、巴西、越南、秘魯……但這絕對跟我們每天的生活有關。當我們在超市買雀巢咖啡,當我們上星巴克消費所謂的品味,有多少人想過,這一顆顆的咖啡豆牽繫多人的生命?又蘊藏多少人的論辯?

雖然公平交易已經是被炒作到老掉牙的議題,但我想大部分的人對咖啡生產的真實情況是陌生的,或者說,即使有些人略知一二,也會選擇刻意忽略它。但弔軌的是,喝咖啡買咖啡或品味咖啡這回事,卻又是大家那麼熟悉且勤於討論的!

因此我想分享這篇落落長的文章(不是我寫的,只不過照片都是我從電腦裡找出來亂塞的),雖然要看完很難,又有一堆看了也體會不到意義的數據,但想到多少人的真實生活其實被濃縮在這樣幾頁篇幅當中……還是希望有人真的看完它。但是我無法驗證文中對企業的指控是否真實,有興趣者可以自行深入了解。

說實話,我家也買咖啡豆,我也上星巴克喝咖啡,我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什麼事情改變這種失衡的現況……但以後我會多想想,我要喝什麼樣的咖啡,也許我會開始選擇只買公平交易的咖啡豆,而且試圖多想想星巴克甚至Oxfam美麗行銷包裝後頭的真實涵義。

隨著咖啡飲下的良知(Ethics in your Coffee Cup) 本文引用自部落格 理當快樂

一切得從11年前說起!

11年前發生在巴西的二場大霜害,卻使得中南美洲、非洲的咖啡貧農們,整整苦撐了近10年的寒冬!1994年,巴西奪得世界盃冠軍的同年,國內遭遇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霜害,使得當年的咖啡產量銳降超過30%,而巴西是世界上咖啡的最大產出國,市場供需立刻失衡,在預期心理及期貨掮商炒作下,咖啡豆的價格立刻從每噸約1000美元上下,暴漲到2400美元/t.。

全球前四大咖啡經銷商:Nestle(雀巢)、Procter & Gamble、Sara Lee及Kraft(產品為麥斯威爾咖啡)因為採取避險措施,先行購入長期的咖啡期貨合約,受創不深,至於其他中小型的咖啡培炒商幾乎全都不堪虧損,自動從市場上消失。這4大咖啡商,因而接收了更大區塊的市佔率,其中除了Nestle是瑞商外,其餘都是美國公司,而美國又是世界上咖啡的最大進口國。或許你不知道,咖啡是僅次於石油,全球期貨市場第二熱絡的交易商品,經濟產值每年高達2兆5000億台幣以上。咖啡生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投機的期貨合約。

把鏡頭從南半球拉到北半球的中南半島。

1993年2月美國正式對越南解除禁運,越美隨即於1994年建交,美國同時宣布對越南進口的貨物採取一拖拉庫的優惠措施。因著居高不下的咖啡價格,加上越南便宜的土地、廉價的勞工、適宜的氣候,馬上吸引一堆投機的咖啡商人前進越南搶種咖啡,同時世界銀行也鉅額貸款給越南政府,後者推動農業改革種種政策之一,就是鼓勵種植當時正好價的「咖啡」經濟作物。

種種有利因素加成作用下,1994年越南種植咖啡面積僅約為15萬公頃,到了1999年已經暴增到50萬公頃(大多數都是低價的Robusta種,你可以看看上方那張咖啡分布圖,當時越南還沒被列入重要產區,順帶一提,還是別買越南咖啡豆,誰知道當年被美國用劇毒枯草劑大規模噴灑過的土壤上會長出什麼樣的作物)。

一般而言,咖啡樹生長2-3年後就會結果實,4-5年就可供採摘,之後,每棵樹每年可產出約 一磅 的咖啡豆。大規模搶種的結果,使得越南在1999年(就是1994年種的那批剛好開始收成)立刻一躍超越哥倫比亞,成為咖啡第二產出國,平白多出一堆產量,而需求不變的情形下,當然造成咖啡的價格不斷下滑。不只供需失衡的問題,這事大家炒作的兇,投機的咖啡期貨市場裡,一堆禿鷹早就咬住這塊肥肉扯紅了眼!

到了1999年底,一噸咖啡生豆的國際價格,已經降到1300美元/t.左右。前面講的咖啡4大公司幾乎全跑來越南買便宜的豆子,同時還操作兩手策略,藉此壓低中南美洲、非洲等傳統咖啡產出國的生豆收購價格。不可否認的,經過1994年的大洗盤,咖啡交易完完全全是個買方市場!

你或許會質疑他們為何能如此操縱價格?

因為這4大企業,每年幾乎買走了全球近2分之1強的咖啡生豆量。而中南美洲、非洲的咖啡產出國連年政經情勢不穩(加上台灣又放棄了金援外交),一堆都是外債壓頂抬不起頭,加上咖啡有鮮度期限不能積倉緩銷,因此,不得不向他們開出的不合理價格低頭。

悲劇還沒真正發生,2000年時氣候大好,各咖啡產出國產量大增,咖啡價格更是一口氣被砍到600多美元/t.,2001年至今更降到500美元/t.上下(NYBOT Robusta期貨價格),一口氣腰斬一半以上,成為30年來最低的價格,遠低於600美元/t.的生產成本。2002年,中南美洲約有100萬咖啡從業人口因此失業,無數家庭隨之陷入困境。

越南的咖啡小農因此賺到錢了嗎?

據聞,咖啡從生產者手中的生豆,到消費者手中的咖啡飲料,中間約莫有150次以上的轉手。越南的咖啡小農,2002年價格回升時,每公斤的咖啡生豆也僅能賣得40分美元左右(不到13兩 新台幣,換算成一公噸只能賣到400美元,而當年的Robusta期貨價格約在800美元/t.上下)。

你知道一公斤的咖啡可以沖出多少杯咖啡嗎?

150杯左右,以一杯最便宜的價格35元計算,在台灣就可以賣得超過5,200兩 台幣,惶論歐美等物價水平更高的地區。(1公斤 可賣得5200兩 ,越南小農卻只拿到13兩 )。5200÷13=400,超過400倍的中間利潤,究竟是誰賺走了?(舉個你比較熟悉的例子,產地的鳳梨1斤收購價約6兩 ,你能想像市場上出現1斤2400兩 的鳳梨嗎?)

1994年到2002,咖啡的價格整整從高峰期的每公噸2400美元直直落到500美元,你可以回想一下從1994年到2002間,你喝的咖啡,有變得比較便宜嗎?別的我不說,星巴克就沒降過價。雖然這2、3年咖啡的價格已溫和回升,2004年底甚至還有一波大漲幅,但多數的咖啡小農早就不堪虧損,2001年就都把咖啡樹給砍了,換作果樹或玉米。

榖賤傷農,像是把利刃,不僅劃傷小農,也穿刺到其下幫農的女工、失學的童工。他們迫於生活,只能領著遠低於合理標準的微薄工資,在烈日下揮汗不止地幫跨國大企業,摘取一顆顆艷紅如血的咖啡櫻桃。

小農收入減少,只好多闢土地種更多的咖啡樹,咖啡產量自然不斷攀升,供多於需,單位價格當然不斷下滑,小農為了維持生計,只好再種更多的咖啡樹……更多的農地,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加上平均家庭收入減少,童工的年齡也隨之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孩子失學在家幫忙農事……這是結構性的惡性循環,從1997年就在中南美洲、非洲等咖啡產地不斷上演迄今。

每天,你在星巴克喝的咖啡、用熱水沖開的3合1咖啡、拉開拉環仰頭一口飲下的罐裝咖啡裡,都參雜了地球彼端某個家庭的心酸血淚。

連巴黎都被星巴克入侵, 了不起

這世界有個神奇的機制,當大多數的人都盲目的時候,總會有人張開清明的眼睛。英國最大的NPO《牛津樂施會》(The 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簡稱Oxfam),1942年創立於英國,其宗旨是人道援助全球飢荒貧窮地區。

Oxfam在2002年的「Mugged: Poverty in your Coffee Cup」(咖啡杯中的貧窮)年度報告中,首度痛批以Nestle為首的全球4大咖啡經銷企業,只顧賺取高額的利潤,剝削貧國的2,500萬名咖啡小農,造成千萬計的家庭陷入赤貧,無數的小孩失學。

Oxfam隨後並沉痛地期許消費大眾,能夠善用「消費力量」,抵制四大咖啡經銷商及美商星巴克咖啡,不要買那些「製造貧窮、用低於生活所需的勞資剝削小農及童工、使用有害殺蟲劑等不公平交易手段販賣的咖啡」(公共傳媒則多把矛頭指向星巴克咖啡,誰叫他們不斷發表亮眼的獲利數字,刺痛英國人的心)。

Oxfam於是發起《咖啡公平交易運動》,與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印尼等咖啡產出國當地成立的「咖啡公平交易合作社」共同推動,自當地直接進口在公平交易環境下採購的咖啡豆,強調「產地到杯」(field-to-cup)減少中間剝削,並呼籲人們不要購買沒有「公平交易標籤」的農產品。(這裡有香港的中文網頁介紹)這個運動在英國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2003年英國Oxfam的「公平交易」咖啡豆,總共賣出了2083公噸,使得與之合作的中南美洲、非洲的「咖啡公平交易合作社」累積了相當的資金。據BBC的報導,2004年Oxfam更在執行長Chris Coe主導下,決定進軍英國連鎖咖啡店市場,成立名為《Progreso》的咖啡連鎖店,各地的「咖啡公平交易合作社」以其自有資金投資,佔有《Progreso》25%的股份(Oxfam擁有50%,以便維持主導權),將與Starbucks與Costa等大型咖啡連鎖企業短兵相接、直接競爭,在銷售端為生產者爭取更大的利潤,預計在2004年底開3家,2007年要擴展到全英國20家的規模(截自目前為止已經開了4家)。

儘管許多專家認為Oxfam過於樂觀,但Chris Coe認為,他們開店的重點不在直接與這些跨國企業對抗,他們要做的是提供一個不同的選擇,讓消費者有機會展現他們的良知,給這些咖啡大企業一些警示。

瑞商雀巢Nestle在2002年Oxfam的報告見報後,隨即在2003年作出回應,同意將從供應端著手改善,減少層層轉購,將採購利潤直接回饋到底層的供應者,並在2003年也開始販售「公平交易」咖啡豆。Kraft、Procter & Gamble也在2004年跟進開始賣「公平交易」咖啡豆,算是給了個簡單的交代。

至於因為見店率高,而成為眾矢之的星巴克咖啡(Starbucks),在輿論壓力及單店營收明顯短少下,也在2003年跟進在店內販賣「公平交易」咖啡豆。並在2004年提供資金與技術,與大名鼎鼎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簡稱USAID)及聯合國的「國際保育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CI)一起推動一個名為「咖啡保育聯盟」(Conservation Coffee Alliance,簡稱CCA)的計畫。

我實在懶得介紹這種小把戲,不過既然星巴克不要臉還大搞宣傳,我就約略說說。「咖啡保育聯盟」(CCA)的主要目的,據說不僅僅是在改善咖啡小農的生計,更進一步要確保環境的保育。初步先在【墨西哥、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進行相關的計畫,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保證收購價格、提供貸款及技術援助的方式,推動有機保育種植,要求咖啡小農依循農地土壤保育、減少化學肥料及殺蟲劑、作物輪作多樣適時休耕等綠色耕作型態。

據星巴克的官方說法,至2004年底,他們已投入270萬美元(120萬+150萬,這其實是3年的總經費喔!)及提供250萬美元的低利貸款以推動此計畫,並對參與「咖啡保育計畫」的生產者,以遠高於市價60%-200%的價格收購其有機栽培的咖啡生豆,來證明他們是玩真的。

三年不到三百萬美金,好笑,還是三個單位分攤出的(USAID + CI + Starbucks)。星巴克今年2005年光剛發布的第3季盈餘就已經超過1億2000萬美金,270萬這點錢連零頭都算不上,根本看不出有什麼誠意可言,我認為這純粹只是可鄙的行銷化妝手法。

星巴克採購咖啡豆的地區也不僅止於墨西哥、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三地,都什麼時代了,還在經營樣板戲。最可恥的是,那些高價收購的有機咖啡豆,在美國國內也是以高出一般咖啡豆價格的60%-200%在其店內販售,說到底還是消費者幫星巴克出了錢作了人情。可憐的美國人還沾沾自喜他們的星巴克是綠色模範企業!

《咖啡公平交易運動》在英國算是相當成功,不僅建立了良善的事業,還是個有趣的社會實驗!整個《公平交易運動》其實是建立在所謂的良知消費(Ethical Consumerism)上,我看見消費力量違背經濟的理性、卻順從良知地主導了一些改變,最初是Oxfam以其持續人道關懷的立場,喚醒了消費者內心的良知(道德感),驅使他們用消費選擇的權力,表達出他們對企業剝削咖啡貧農這事的評斷。

這是我家慣買的公平交易咖啡粉



市場供需後面那隻看不見的大手,竟然沒有去夾那孤立無援的貧農娃娃,這有點詭異是吧?「人道關懷」約制了人的貪念,讓人們願意犧牲少許的金錢,成就一個想法。已經失意許久的馬克思(Karl Marx)曾經認為,人類巨大的理性,終究能控制市場那隻看不見的大手,讓勞動的價值公平地分配。這樣的理想,竟意外的在21世紀的英國演出半套。

說半套是有原因的。即使面對著「人道關懷&道德良知」的大纛,我仍不禁想舉手發問,如果說過去因著中間商150次以上的轉手,從中剝削走巨額的利潤,如今從「產地到杯」(field-to-cup),怎麼反而賣得還比較貴?或是一樣貴?若真說要公平分配利潤,應該要有部份回歸到消費者這端吧!如此,不是更能提供持續消費的誘因。

利潤一丁點都不分配給消費者的理由是什麼?是為了完全真實回歸到生產者嗎?還是因為矯枉必須過正,否則無以竟其功嗎?不管基於何理由,結論是必須懲罰消費者(誰叫你們先前是幫兇),要他們從口袋多拿出點錢買這些貼有「公平交易標籤」的良心作物。

想當然耳,當地的咖啡產銷合作社理所當然會取走經手的利潤,會不會到最後,我們的美意,結果反而是扶植起這些土財團,將剝削貧農的權柄交到他們的手上。這些開發中國家的民間組織,自律能力會比跨國企業好嗎?我們更能夠監督到他們的交易進行嗎?

讓不純正的產出者(是合作社而非小農本身)搖身一變成為資本家,就能解決剝削的問題嗎?還是只是提供機會,讓他們串連成新的剝削鏈,更容易與當地不清廉政府結合成新剝削階層,Oxfam的人道關懷能有效防堵這些可能嗎?關於這點,我是悲觀的。(如果有人十分清楚這些咖啡產銷合作社的組織情形,還請告知)

眾所皆知整個《公平交易認證組織》(Fairtrade Labeling Organizations,簡稱FLO)
不只是針對咖啡一項作物,還包括茶、香蕉、蜂蜜、柳丁、玉米等,這個運動是在1997年4月主要由Oxfam、CAFOD、Christian Aid、New Consumer、Tradecraft,還有全球發展運動組織(World Development Movement,簡稱WDM)。總共6個NPO發起的,為何Oxfam力倡要開咖啡連鎖店《Progreso》的時候,大夥全閃了,只剩他一家獨撐大旗。其他NPO不再為《Progreso》背書,我想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商業化過深”,雖然Oxfam信誓旦旦他們不會展店過多,大多數的銷售點會與現有的書店、唱片行異業結盟,採複合式經營,但開店總要雇用員工吧!總要將本求利吧!募款是一回事,大規模開店又是另一回事,特別是Oxfam本身還執握著認證的權利,我以為「追求利潤導向」的商業模式終將與公益團體公正驗證的角色相衝突!

果不其然,據悉Nestle、Kraft及星巴克都已經決定在2005年,推出各自驗證的新品牌公平交易咖啡,其中星巴克的新驗證名稱為「咖啡與咖啡農平等」驗證(Coffee and Farmer Equity,簡稱CAFE)(哈!我猜Logo可能是咖啡與咖啡農對打到兩個都鼻青臉腫的),大有你Oxfam可以自己驗證、自己賣咖啡,我們為何不行的意味,這樣下去,全世界的咖啡可能在一夕之間全都變成公平交易咖啡,全都是良知咖啡,所有的咖啡小農一夕之間全都歡欣鼓舞了起來!

真是見鬼了。

當雀巢跟星巴克也都開始賣「公平交易咖啡豆」時,Oxfam也賣,他們賣的貴,Oxfam也不便宜,他們用這個賺錢,Oxfam也用這個賺錢,眼前的情形是,雖然我知道兩者都在賺我的錢,而我總是用良心去選擇Oxfam,我願意把錢給他們賺。這樣莫名熱情的良知會不會跟石油一樣有一天終將耗盡,時間一久消費者也會有天突然夢醒覺悟說,靠,都讓你們拿回利潤這麼久了,怎麼每一個人都還是苦哈哈的,小孩也都還要上田幫工……

在這個運動中,搞Marketing的人最高興,因為他們發現「人道關懷」也許將成為新世紀最大的賣點,誰能將「人道關懷」包裝的漂亮,將市場供需雙方可容忍的犧牲額度推到邊際,並形式上引向公平正義的實現,誰就能掌握行銷的權柄,隨心所欲地操控那隻巨手!至於像前面說的星巴克大爺那種百牛施捨一根毛,不情不願的包裝公關手法,只是個笑話罷了!(要真有人選這塊寫論文,還請好好開導)

幾個月前,我在台中歐舍咖啡(我買豆子的首選)美娟的推薦下,買了支《祕魯薇拉力卡高山莊園豆》(Peru Villa Rica estate Gourmet),是產於祕魯恰恰瑪悠山區(Chanchamayo)的Typica老種,強調是有機栽培,直覺以為有機的東東應該較貴,沒想到價格竟出乎我意料的便宜,1磅 烘好的熟豆只賣300兩 ,300兩 !幾乎是其他精品莊園豆半磅的價格。

我駑鈍至極,一時間竟苦思不解其中奧妙。

問了之後才明白,祕魯咖啡豆之所以採用有機栽種,完全不是因為我們熟識的保育目的、市場健康取向,只是因為祕魯的農民太窮了,根本就沒錢買肥料、農藥來用,只能放任咖啡樹自然生長,偶爾用些天然堆肥。常常還因為實在太窮了,買不起騾子揹送到山下賣掉,咖啡櫻桃收成日曬磨皮成豆後,只能放在倉庫角落等人來買,運氣好賣掉才有錢,運氣不好,就只能堆到咖啡樹下當肥料。

回來,沖著新鮮的豆子,啜飲著上揚的果實香氣、明亮的酸甜味,我上網survey看到了Oxfam的「公平交易計畫」,雖然稍微亂入了一下,但還是真心希望這是個能永續發展的計畫,特地胡謅了這篇,讓那些相信世界會更美好的人,能多個想念。

補記:剛剛看到timo的這篇《消費者運動》,文中的一些連結,又看到一堆討論公平交易運動vs全球化的文章,看來是我survey的不夠用力吧!許多有識之士都早就討論到翻天了。

關於Ethical Consumerism我翻譯成「良知消費運動」,可大部分都翻成「倫理消費運動」,這部分我就不更動了。呵,比較起來拙文顯然識見狹隘許多,大家都談全球化、談生產關係,而我只是嘗試去梳理出一個歷史脈絡,專業、深度不足還請別太苛求。

公平交易運動可以說是肇始咖啡價格大跌,使得小農的生計陷入困境,才由NPO/NGO等團體發起再擴及其他的作物,但其實咖啡的暴漲暴跌不是因為近來的全球化加劇才開始的,這是一場漫長又沒人關心的富國對窮國的掠奪戰爭。

咖啡期貨的暴漲暴跌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常態,1917-1918年間甚至還發生過在幾個月內暴漲4倍,隨後又跌到起漲前一半不到的價錢!總的來說,跌幅常常是深又長,漲幅總是短又高,史上幾次大跌,價格回升都十分緩慢,那是因為幾個咖啡產出國共同協議減產、減少輸出後,總是會有人偷偷倒貨(這次是越南),跌的時間一長,小農就只能等著背上更多的負債、等著破產。至於漲的時候,因為咖啡在歐美幾乎是民生必需品,一漲前五大進口國(美、德、日、法、義)就開始機機歪歪,所以大多是來幾個突峰(大多數是因為氣候產量銳減)就又下去了,農民根本沒機會賺到,都是掮商及期貨投機客賺走了。

下面是其他幾篇深入討論的文章,請參閱:火燒之島邱花妹的《倫理消費:用消費力展現你的價值觀》、《Tesco罪加一條》(這篇中timo的提問跟我的疑問類同,他顯然問的比較專業)鐵兄的《全球化、公平貿易與星巴克》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舊 02-17-2007   #2
keating26
 
keating26 目前離線
註冊日期:
02-17-2007
文章:
1
keating26
預設

This is true. We r just dont fact it.
that's why I roast coffee myself and appreciate every cup of coffee I enjoy.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分享]大企業(酷斯拉企業?!)造就台灣的M型社會
舊 02-17-2007   #3
dennishu
 
dennishu 目前離線
註冊日期:
11-07-2005
住址:
汐止
文章:
4
dennishu
發送 MSN 消息給 dennishu
預設 [分享]大企業(酷斯拉企業?!)造就台灣的M型社會

小從咖啡豆。到鞋業紡織業到電腦業...你很難想到你日常生活中友這麼多的類似狀況
歷史一直重演但是卻難以避免。這是處於進步社會的某種悲哀
或許你可以反省。或是拒絕購買使用
不過我倒是覺得應該去學習或是努力如何避免變成所謂被剝削的那一群會比較實在一點
因為 **** happens.....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5:36





vBulletin skin developed by: eXtremepixels, Powered By JCMS INTERNATIONAL Co.,Ltd.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3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本網站內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發言並無言論免責權,且與本站立場無關,並禁止未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