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 > ◎ 吉 米 丘 上 的 天 地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想藉由一些文章得到些自己想要的?不管是幾年級的,拿杯飲料坐下來慢慢品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分享]性別、工作、婚姻的三角問題
舊 01-05-2005   #1
robert28
進階會員
資深海盜
 
robert28 目前離線
註冊日期:
12-26-2003
文章:
349
robert28
發送 ICQ 消息給 robert28
預設 [分享]性別、工作、婚姻的三角問題

性別、工作、婚姻的三角問題

今年孤鸞年,終於要走到尾聲了,結婚,再度成為可以立即行動的話題。

結婚,永遠可以聚集目光。在媒體上,向來不缺嫁入豪門、背叛出軌的話題。在朋友圈,總是有對婚姻疑惑、猶豫的討論。只是,現在大家對結婚的討論多,但是實際結婚的行動卻變少了。

根據資料,近年來台灣不僅是初婚年齡節節往後退,而且離婚率逐步的往上揚。現在,台灣每天有178對的夫妻離婚,其中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的夫妻,是10年前的3.7倍。

為什麼?是誰變了?是我們變了心,無法再對傳統的婚姻規範忠誠?還是婚姻變了意,讓人不敢輕言承諾?婚姻制度走到了今天,是什麼原因讓它的面貌有了這麼大的改變?

《Cheers》雜誌與台北故事館共同舉辦了「獨立時代:究竟我們為什麼要結婚?」座談會,邀請到專家與仍在婚姻路口徘徊的人,一起討論性別、工作、婚姻的三角問題。

「婚姻是彼此對感情的對外宣言,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感情的佔有慾,但是這也是一種非常非常棒的安全感。」

我有個28歲的女兒,她最近跟我說:媽媽,我不準備結婚,但是我不排除生個小孩。這讓我想到,現在大家對婚姻到底是抱持怎樣的看法?

傳統的婚姻價值,絕對有值得保存的部份。婚姻還是有保障的。從感性面來看,我認為婚姻是彼此對感情的宣言,兩個人對外宣稱「我只要你,你只要我」,這可以看作是男女之間感情的佔有慾,是一種非常排外的關係,但是這也是一種非常非常棒的安全感。

從法律面來說,婚姻絕對是有保障的,比較具體的就是如果離婚,還有贍養費,如果雙方只是同居,就沒有贍養費,這過去是比較屬於女性的權利,但是現在台灣也變了,有的男性會說太太賺錢比他多,要太太給贍養費。如果嫁入豪門,變成全職的豪門太太,沒時間去經營自己的事業,還有遺產可分。

如果我今天是個未婚的年輕女孩子,我會選擇結婚的對象是我的soul mate,就是靈魂之友,也就是對方的思想、感受可以完全與我的融成一體的人。我覺得在這麼混亂的社會中,兩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要相當程度的「門當戶對」,如果兩個人連價值觀都拉不平,那婚姻肯定不可能會好。

兩個小測驗,測試結不結婚

要不要結婚?要不要跟這個人結婚?有個朋友告訴我可以做兩個小小的測驗。想一下:你每天下班拖著很疲累的身體回到了家,你見到家裡的另外一個人時,是感覺到喜悅、還是有壓力?如果跟這個人過人生的最後10年、20年,會是什麼樣子?那個時候小孩大了、事業告一段落了、人也老了,面對這個人是喜悅、還是恐怖?

對我來說,婚姻的起原點還是感情,就是心靈是否相通,其他客觀的理由都不夠耐久。

「婚姻既不是神仙故事,也不是童話故事,婚姻根本就是生活中最最最現實的東西。如果要在現實之中找一個非現實的人,要哪裡去找?」

在我們的時代,大家是糊裡糊塗的結了婚,現在人結婚是越來越晚了,錯誤就越多,就想到底我為什麼要結婚?婚姻的意義除了有一些法律的保障,就是讓大家可以有一個合法的做愛的地方吧[

現在結婚率降低,大家好像都不怎麼愛結婚。我曾經感嘆,如果婚紗不是那麼漂亮的話,大概很多女人都不要結婚了,因為做個很漂亮的新娘是很多女性共同的期待。

結婚率降低,到底是因為現在大家都不想結婚?還是大家找不到對象結婚?到底是什麼原因?我覺得這兩個都是原因。

現在愈來愈多人不想結婚,因為現在女性都經濟獨立了,渴望自由。我是婚姻的過來人,我了解現在年輕的女性自己有很好的收入、有很好的朋友,她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如果她又不想生小孩,當然更不想結婚,生小孩之後就更沒有自由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找不到對象。我以前聽我的聽眾或讀者描述她們希望找的理想對象,他們講了半天,我發現這樣的對象在地球上好像不太容易找到。

男人分幾種

基本上,我認為男人大概可以分為幾種:一種是不會賺錢,但是他很愛家、很顧家;一種是他很會賺錢,可是他很少回家吃晚飯;一種是又不會賺錢、又不顧家;還有一種就是又會賺錢又顧家的男人,這是大家想要的對象,但是這樣的男人太少了喔,要到哪裡去啊[而且,如果有這樣的男人,也早就被人家搶走了。所以,如果因為這樣而找不到對象,就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把理想定的太高。我建議結婚以前,兩個人眼睛要睜大一點,結婚以後就睜一眼、閉一眼吧[不要那麼挑剔,因為世界上根本上沒有一個完人嘛[

婚姻不是童話故事

其實婚姻不能被架得那麼高的,結婚本來就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它既不是神仙故事,也不是童話故事,婚姻根本就是生活中最最最現實的東西。所以,如果要在這樣現實之中、找一個非現實的人,要哪裡去找?

我認為不一定要結婚,但是要不要結婚,一定要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是迫於家人的壓力而結婚,特別是來自媽媽的壓力,這也很奇怪。有些母親雖然自己的婚姻不好,但是非要看到女兒結婚不可,大概是怕女兒沒結婚她沒面子。

現在人的選擇比較多,可以結婚、不結婚、結婚不生小孩、不結婚生小孩,但是要自己夠成熟。如果心理不夠成熟,不管是結婚還是沒有結婚,好像怎麼做都不太對勁,怎麼選擇都不會快樂。自己真的成熟到可以做媽媽、也可以扮演爸爸這兩個角色了嗎?如果選擇不結婚生小孩,將來就要有勇氣來回答小孩子的問題:我的爸爸到哪裡去了?而且,不僅要能夠回答,還要讓孩子抱持很正面的態度。事業可以靠自己去努力,但是養育小孩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就夠了的,有很多很多問題需要另一伴來分擔。

傳統婚姻絕對有可以保留的價值,在還不錯的婚姻裡,對於男女來說身心都比較安定,不管這個世界再怎麼亂,心不會沒有方向,還是可以享受到家人之間的親密,這與同居到底還是不一樣,家庭還是比較完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婚姻應該還不會消失,只要年齡到了,還是會有很多的紅帖子灑下來。

「社會經濟愈來愈進步、發達的時候,不但選擇的條件越高,而且每個人的自主性也就越高,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結婚或是不結婚,所以結婚率下降,出生率自然也就跟著下降。」

在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性、婚姻、家庭彼此的關係非常的密切,幾乎是密不可分,但是在現在的社會,這三者間的關係已經非常薄弱了,薄弱到幾乎不存在。所以,到底要不要結婚,我認為就要取決於兩個人的需要,如果雙方真的有感情、彼此也有志一同,那就會好好的考慮結婚。

我曾經看到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發現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雙方未婚的趨勢都與學歷有關,女性的數字尤其明顯。25歲到29歲、大專教育程度以上的女性,未婚率約72%,而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的未婚率就掉到9.4%。換句話說,女性的學歷越高、她的要求就會越高。

所以,當我們的社會經濟愈來愈進步、發達的時候,不但選擇的條件越高,而且每個人的自主性也就越高,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結婚或是不結婚。不過,許多人想要結婚的時候,就發現要找一個白馬王子好像不是那麼容易,所以結婚率下降,出生率自然也就跟著下降。

不過結婚的時間對女性的壓力是比較大的。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知道,懷孕主要的二個因素,一個是精蟲,一個是卵子,男性的年齡對於精蟲的影響不大,男人到四、五十歲還可以生小孩,但是卵子跟女性的年齡是絕對高度相關。

結了婚,最好早生早養

女性卵巢的生育能力在28歲的時候,達到頂峰,之後會維持一段時間的高原期,到了35歲之後,生育能力就會開始下降。這也就是為什麼高齡孕婦的問題會比較多,例如出現染色體異常的狀況比較多、在後期會併發的問題比較多,這些都是跟女性的體質開始漸漸老化有關係。

雖然目前現在的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科技,是可以延長受孕的年齡限制,不過科技還是有它的風險。例如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大約是四成。不管說科技再進步,還有是它的限制,很難到達八成成功率的境界。所以,我常與一些結婚的朋友說,要早生早養。

「婚姻是雙方對感情的承諾,承諾要跟對方一起過人生的下半場,下半輩子就要跟這個人一起學習、一起面臨彼此人生中的問題、一起通過考驗。」

我覺得我蠻幸運的,出生在這個時代,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比較多元,可以容許不一樣的人、去做不一樣的決定。我在20多歲的時候去美國唸書,體認到原來有不同的價值觀,發現其實可以選擇自己不同的生活,而那個選擇權必須是自己的手上,而不是媽媽、鄰居或是其他任何人誰告訴我該怎麼做。當然,這不是表示我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或是任性而為。

原來只是Mr. Right Now

現在的婚姻選擇是多元的,尤其學歷越高、或是經濟與謀生能力愈好的女性,愈會去思考:結婚對她來說到底是什麼意義?對我自己來說,我自己還沒想出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理由,告訴我自己一定要結婚。

我了解我自己的個性,是非常享受自由的,雖然好像常常會覺得碰到了Mr. Right,但是過了一陣子,就覺得那個人原來只是Mr. Right Now,覺得彼此似乎還沒有適合到要走到許下一個很大的承諾的那個程度。

我認為婚姻是雙方對感情的承諾。這個承諾與同居的承諾不一樣,是承諾要跟對方一起過人生的下半場的。這樣的承諾不是男女之間只因為有很強的吸引力、彼此還蠻愉快的,彼此接著就相互秤斤秤兩一番,男生覺得女生夠不夠溫柔漂亮體貼,女生覺得男生經濟條件夠不夠好,然後就輕易許下了承諾。雖然現實的條件還是需要考量,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雙方到底有什麼緊密的連結(binding),可以讓兩個人繼續一起過人生的下半場?

我認為婚姻是彼此願意承諾自己的下半輩子就要跟這個人一起學習、一起相處,一起面臨彼此人生中的問題、一起通過考驗。當然,這樣的承諾還要先確定對方對於結婚的定義跟自己一樣,如果對方只是覺得時間到了、應該要結婚了,那麼彼此對於承諾的落差就會很大了。

我覺得結婚像是找個生活上的夥伴,應該是對彼此的生活都有加分的作用,這樣結婚才有價值。如果在婚姻中要某一方完全去配合另外一方,那婚姻就會像是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是撐不起一片天的。過去的女性經常是為了別人而活、完全配合別人。就像我常常跟我媽媽說,要她好好的為她自己過生活,我媽媽會想很久,問我「為我自己到底是什麼意思」。

男女都不要有標籤

其實不論是男女都一樣,如果是為了自己,做什麼都比較容易覺得滿足,那麼身心就會處於比較平衡的狀態,就會是個滿足、又快樂的人。而且,我覺得這樣的快樂與有多少錢、做到多大的事業,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所以,我認為男女對於婚姻不要有太多的標籤,不要認為先生就應該做些什麼、太太又應該做些什麼,只要兩個人能夠互補,讓兩個人拼起來是一張比較圓滿的拼圖,這樣就對彼此都有加分的作用,感情就比較有機會可以延續下去。否則,大家都愈來愈為自己活、每個人都愈來愈獨立,就愈難看出兩個人一起生活能夠增加什麼價值。我還是相信,只要找到生命的夥伴,婚姻是會成功的。

「很多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有技巧可學習的,在兩性相處上,也是如此,不論是女性想要找到好男性、還是男性想要追到好女性,彼此應該是有方法的。」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有個婚姻的過程。我認為現在的人給大家好像比較沒有結婚意願的感覺,一部份是因為學習不夠。

其實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一樣,都有各自認定的好男人與好女人的標準,但是,如果按照彼此嚴格的標準,好女人很少,好男人也同樣很少。以女性為例,如果女性要用自己嚴格的標準去找好男性,就已經把可以選擇的男性的範圍縮的非常的小,然後再從中間先刷下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又被把努力找好老公當作職志的女性搶走一些,剩下的好男人就更少了,要結婚當然不容易。

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有技巧可學習的,在兩性相處上,也是如此,不論是女性想要找到好男性、還是男性想要追到好女性,彼此應該是有方法的。但是,我們在學校的教育過程當中,學習過國文、數學、科學、社會、歷史,從來就沒有學習過兩性的交往或是認知,可能頂多只有健康教育可以算是略微碰觸到這個議題。結果,男性與女性彼此都不了解,大家就把男性看作是來自火星、把女性看作是來自金星,相隔遙遠,如果用行銷學來看,就是雙方對於自己的目標都沒有去研究、都不夠了解,遇到的時候很容易就撞得滿頭都是包,結果就是又看著好男人、好女人被別人搶走。

社會給女性的時間太少了

而且,我們學習兩性相處的時間太少了,尤其是女性。我們的社會給予女性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整個社會的女性都在工作上進步,愈來愈多的女性努力成為一流的優秀人才、要在工作上得到肯定、換得經濟上的獨立,所以許多人念研究所,念完研究所就差不多是24、25歲了,如果要在大家一般印象中的30歲之前結婚,所剩下的時間就只有5年左右,之前又沒有學習、了解兩性相處,要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中趕快把結婚的問題解決掉?

雖然結婚、生子似乎是給予女性比較大的壓力,但是我覺得其實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承受壓力,重要的是找到價值觀相同的伴侶。

我們終究都是還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有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姊妹、或是有伴侶,人生中總是會有要自己獨立面對的情況、有要自己負擔的事情。現在的社會多元,可以選擇結婚,也有人選擇離婚、未婚生子,或是還是有人覺得對於家族的傳宗接代有責任,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承擔的是什麼,然後找價值觀相合的伴侶。如果是要承擔傳宗接代責任的,也就要找同樣認同這個價值觀的人,雙方才比較可能談得妥,才有機會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人都是利己的動物,這是人的天性,彼此要在互利的前提之下,才可以組成一段關係,共同生活,要找到可以分享價值觀的志同道合夥伴,這條路才走得下去。但是,在還沒有找到之前,我覺得大家還是要享受單身的生活。結婚有結婚的好處,單身生活也有單身的好處。想清楚、勇敢去做就對了,一步一步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22:59





vBulletin skin developed by: eXtremepixels, Powered By JCMS INTERNATIONAL Co.,Ltd.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3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本網站內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發言並無言論免責權,且與本站立場無關,並禁止未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