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 > ◎ 吉 米 丘 上 的 天 地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吉 米 丘 上 的 好 文 共 賞 :::... 想藉由一些文章得到些自己想要的?不管是幾年級的,拿杯飲料坐下來慢慢品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轉貼]學習需要有計劃
舊 07-31-2004   #1
藍提斯
 
藍提斯 的頭像
 
藍提斯 目前離線
註冊日期:
03-21-2004
文章:
156
藍提斯
預設 [轉貼]學習需要有計劃

學習需要有計劃                  
作者:張忠謀

  我們總認為在學時間才是我們的學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小學六
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加上博碩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時
間待在學校,那我到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
走的盛宴。」

  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二年前,我開始動筆寫自
傳,參考了很多昔日留下來的資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寫的博士論文
,結果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後來再重翻過去讀得滾瓜爛熟的大學工
程教科書,竟也不太看得懂。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
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之
後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因此當我說學校生活是「
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時,指的絕非謀生知識的學習。「一場可帶走的盛
宴」這句話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
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我想用可以這句話
來生動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我自己分析有三個原因:

  第一,在學期間是培養求知心最好的時候,換句話,你要把握機會
多方面培養興趣,無論是文學、藝術、科學都行,這就是一種求知心。

  第二,你必須培養學習的習慣,包括終生學習的習慣。如果年輕人
在學期間既沒有培養求知心,又沒有培養學習的習慣,我認為他是在浪
費時間,那麼就算他考試考得再好,教科書背得再熟,我都認為沒有用


  第三,培養「思考能力」。學習只是一種input,如果沒有經過內化
(internalize)的過程,去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學習
習慣是兩項基本能力,若沒能在求學階段及時培養,完全是虛擲光陰。
至於思考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與普通人不同的事,非
具備此能力不可。

  事實上,普通人常掛在嘴邊的「活到老,學到老」,並非我所認同
的終生學習,因為每個人所堅持的終生學習絕非是泛泛的「活到老,學
到老」,而是必需具備「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三項要素


●終身學習的第一要素 ─ 訂定目標

  終生學習必須設立長期目標,也可稱做終生目標,同時也要有長則
幾年、短則幾天的短期目標。舉例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需定下「一定
要能跟得上所屬行業」的終生目標,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都
要跟得上該行業的最新潮流。像我自從出校門後,就一直待在半導體業
,因此我所立的終生學習目標,就是要跟上半導體業的發展。當我處在
技術的領域,我就要求自己要跟上技術的最新發展,後來轉往業務領域
,我的目標就換成要跟上半導體各項業務的發展。

  假如你在銀行界工作,能否想像30年、40年前畢業的銀行家,
即使是最好學校的畢業生,日常所處理的業務也只不過是存、放款,發
行政府公債、賺賺其中的差價罷了,十分簡單。我在美國做事的前十年
,常有人跟我說,銀行家是最容易不過的行業,每天下午3點鐘就可以
下班打高爾夫球。然而物換星移,現在銀行業的情況與過去相較有天攘
之別,因為目前錢可以跨地區、跨時區流通,所以銀行業開始受到全球
金融的影響,再過幾年,我相信網際網路對銀行業的轉變將造成更大的
影響。倘若你不能隨時跟上最新發展,我看你的不用10年、15年,
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而身處科技、工程領域的人,職業壽命更短。

  我踏出校門時,根本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這不是因
為我無知,事實上當時很少人了解電晶體。但是過不了幾年,情況丕變
,很多人全都知道電晶體的存在,可見知識是以很快的速度前進,如果
無法與時俱進,就只有等著失業的份。因此,人人都該抱持職業壽命目
標是:「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要跟上潮流」。

  至於短期目標,範圍則大得多,因為它可以是興趣,也可以與工作
職務的調動相結合。當一個工程、技術、或研發的人才,被拔擢成為經
理人時,他開始需要涉獵財務、行銷等其他相關知識,如果原本沒有這
些知識基礎,就要盡快設立短期目標,在未來半年內盡量地學習。這是
必要的學習階段,倘若不這樣做,新職務可能無法得到完全發揮,這是
每個人在工作上可以經常設定的短期目標。

  提到興趣,以我本身為例,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法王路易十四與
清朝的康熙皇帝竟身處同一時代,他們可能不知對方的存在,但二人都
同是盛世,因國情不同,導致後來發展殊異,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
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研讀兩人的歷史。而在音樂方面,我建議對馬
勒音樂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馬勒的其他曲目也拿來聽一聽,只要是有音
樂底子的人,不消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因為馬勒的作品並不多,不像
貝多芬,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夠。以上所指的是業餘的興趣。如果你對
小說有興趣,也可以針對某個時代、某個小說家的作品,從事短期的研
究。

  我個人回到台灣已經14年,由於在美國住了30多年,雖然平日
喜歡閱讀中文書報,一時之間對久違的中國社會仍然無法全盤認識,我
心想既然要回來做事,就一定要深入了解,於是我立了一個短期目標:
要在2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我的野心實在太大
了,二年的時間根本不夠,我就把時間延長3年,但是直到現在,我對
台灣的政治及經濟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我的終生目標。

●終身學習的第二要素 ─ 有紀律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也就是你對學習要下決心,決
定要花多少時間來從事終生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以
聆聽為例,其實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種學習。聆聽的要訣首先要「專心
」,我在交大授課時,曾用一小時專門闡述「專心聽」的技巧及重要性
。一般人的觀念是大家要盡力培養口才,卻忽略了聽的能力對一個人的
發展,比講的能力更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聽者能完全了解講者所
說的內容,那他聽的效率是100%,可是大部分人的效率卻連50%
都達不到。想藉由聆聽得到學習效果,第一個必要條件是專心聽以提高
聽的效率,第二個重點則在於你是否能將聽到的內容,經過內化
(Internalized)的過程。我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這是我的學習工具
之一,每當我聽到一些好觀念及資訊,一定隨手紀錄下來。本子的大小
需要講究,太大太小都不恰當。這樣做的好處很多,譬如為了知己知彼
,我十分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資料來源很多,因為所有美國上市公司
都會對外提供財務報表,另外也可以從Wall Street Journal得到相關訊息,
但是這些資料,如果你沒有真正記下來,沒有經過消化,還是沒有用。
我有一本標準型筆記本,我在家看財務報表時,一看到重點就趕快記在
筆記本,之後每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就像溫習教科書一樣,這就是
internalize的過程。當然你不可能百分之百記得全部的內容,可是你一定
不會漏掉重點例如客戶是不是要垮台了﹖還是成長得很快﹖這你絕對會
記得。有時當我與客戶談話時,他們往往很驚奇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
我就跟他們說,這些都是公開資訊(public information),只是別人沒有注
意到罷了。

  終生學習必須有紀律、花時間、嚴肅看待。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
影響生活習慣,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每天會盡可能看書2小時,閱讀
的內容可以是與工作相關的資料,或是客戶的財務報告,也可以做純興
趣的閱讀。像我閱讀清朝、法國的歷史,聽聽馬勒的音樂,年輕時每天
花4小時,現在年紀大了,只花2小時,周六、周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
9個小時用在看書、聽音樂。這樣一來自然不熱衷應酬,因為有更具樂
趣的事情可做。至於運動,我覺得打爾夫球的運動效率不高,不如每天
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這是最高效率的運動,運動量相可抵高爾夫球
的好幾倍,可見終生學習的紀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終身學習的第三要素 ─ 有計畫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學習如果沒有計劃就會事
倍功半。所謂的計劃是先設定你的長、短期目標,你要看什麼書、讀什
麼雜誌、報紙,或是要跟誰說話都要有計劃。其是跟誰講話一定要想清
楚,因為生活習慣也跟平常接觸的人具有密切關係,會決定你的交友圈
,因此對要認識哪些人也要訂出一個方向。像我對經濟、趨勢的議題一
直有濃厚興趣,因此交往的朋友常是學術界、經濟界人士。不過跟這些
專業人士交往前,自己要先打好基礎,不然彼此的談話很難出現交集,
也就毫無樂趣可言。至於認識這些人的方法,是先打聽好這些人出現的
場合,找機會跟他們認識。根據我跟一些經濟學家互動的經驗,常發現
報紙上對一些國際知名經濟學家的言論報導常有出錯之處。為什麼我能
發現?因為我有興趣,平常多有涉獵。

  此外,回學校充電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應抽出一、二個
星期到學校聽課,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課,也可多參加研討會,一年五到
十次,聽的時候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

  總之,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學習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從另一
個角度思考,一個人並不需要進大學,更不需要進研究所才能培養出這
些能力。我們常看到一些從學校半途出家的人依然能做出一番大事,而
且他的思想、學問比接受正常教育的人來得好,這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
的終生學習習慣。

  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如何鑑定一所學校的好壞﹖一般的答案是師
資好、設備好,在我看來,這倒是其次。我認為一所學校最重要的是學
生,要有好同學才能培養你的求知心、良好的學習習慣,思考能力。如
果有人踏出校門許久,還在談論自己的學校,除非你那時認識了一些志
同道合的同學,那才值得懷念。倘若只將學校當作一個吸收知識的地方
,我是不覺得有何懷念的價值。過去常看到一些四、五十歲,甚至六、
七十歲的人,喜歡說自己出身某某名校,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總覺得
奇怪,因為他們給我一種「這些學校很難進」的感覺,換言之,他們將
那幾年當成生命的巔峰,以後就都在走下坡路。你會發現,那些會把名
校掛在嘴邊的人,他生命的顛峰歲月往往真的就只在考上一所好學校。
在座如果誰有此習慣,我勸你最好早點戒掉。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書籤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6:24





vBulletin skin developed by: eXtremepixels, Powered By JCMS INTERNATIONAL Co.,Ltd.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3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本網站內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發言並無言論免責權,且與本站立場無關,並禁止未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