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09-13-2004   #12
erictsui
游客
 
文章:
n/a
預設

大學時就在電腦公司打工,在那個486的電腦一台要五萬的年代,品牌電腦絕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DIY的技術,不但讓自己組裝電腦而省了不少錢,也因為到處幫親朋好友組裝而賺了筆小錢。而當時也養成了個習慣,之後每次購置新電腦,就到光華、Nova、買功能最多的主機板、速度最快的CPU、RAM、以及轉速最快容量最大的硬碟,組成一套規格功能超強的電腦,不但花的錢不多,而且又不像那些品牌電腦,整天這個不相容、不然就是貴的要死。

開始工作之後,配發了有品牌的桌上電腦和NB。一開始也是叱之以鼻,PII-450的機子,加上512MB的RAM,怎麼和家裡的K7-700和1.2GB RAM比呢?不過很快我就發覺,怎麼這樣的機子,跑起來和家裡電腦,速度差別不會太大,而且甚至更為穩定?

電子產品的整合,其實是門非常大的學問,舉例而言,同樣的主機板,搭配不同的記憶體模組,表現就有所差距。因為不同模組的handshake值不同,若是彼此之間沒有採用一致的頻率,效能表現反而差很多。就好像連續兩個路口,不管車道數再怎麼多,要是紅綠燈不能同步,那麼能夠快速通過這兩個路口的車輛還是很少,而容易造成塞車。真正知名的國外品牌,就會考慮到這些問題,而指定他們能夠支援的記憶體模組。但是我們去光華買電腦零件,根本無法從規格上看出這些差異,同時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技術與設備,結果很可能花了大錢,效果卻沒有想像中的優異。

DIY最大的好處,我覺得在於可以節省實際支出的金錢,但是沒有估計到的,是自己組裝,安裝軟體以及排除問題所需的時間成本。以前當學生時,時間等於不用錢,所以一切都看價錢而已,但是現在開始工作之後,時間就是金錢,思考模式也完全不同,常常寧願花錢也要把時間省下來。

現在,我的家裡只剩下一台剛工作時自己組裝的PC,作為檔案伺服器,其他全部換用品牌NB了。把時間用在真正需要花時間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我這裡所說的品牌電腦,是真正自己設計必要零組件再交給廠商代工後組裝完成的,像是IBM、HPQ這些品牌。至於那些Lemel等只是採購市場現有零件自行組裝而成的,和自己去光華買零件組裝差不多,只是廠商已經幫你組裝完成而已的,當然也不會有完整的相容性測試,能夠多幫你做個電磁波測試,就要算這家廠商有良心了。而台灣的Acer、Asus這些品牌呢?坦白說我並不清楚,可能要真正對這兩家的RD有所了解的朋友,才能回答這個問題了。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