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

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 (http://forums.jcms.com.tw/index.php)
-   吉 米 丘 上 的 電 子 報 :::... (http://forums.jcms.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關於網路謠言... (http://forums.jcms.com.tw/showthread.php?t=184)

吉米丘 06-11-2002 12:15

關於網路謠言...
 
<font color=red>DEAR ALL

我相信很多人最近因為華航空難的事件,又看到了很多謠言滿天飛,先不評斷是真是假...

但吉米可以這樣說,這些人都很厲害,找得出一些蛛絲馬跡來「佐證」他們的說法...

然後又講的天花亂墜~真是厲害,他們應該去寫電影劇本的,是不是?

吉米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因為空難那些的搖言其實還好,吉米要給大家看的才猛,讓大家看看不一樣的東西...

至於是真是假,就請懂歷史的人來說說吧~

其實,所謂的歷史,由於科技不發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一定是事實,說不定有外星科技介入,不是嗎?

吉米06/11
=========================================================</font id=red>
要說到網路流傳的消息
我也來貼一則如下:

編著者:龍生

一困惑與疑問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將近60年了,那場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特別是反法西斯國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但是,當時主要的法西斯國家的日本每當提到那場戰爭的時候,主要都是提到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所受到的傷害和很少提到對他國造成的巨大災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個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的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最後導致約30萬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借助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來裝飾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所謂揭開傷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從1995年以來,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歷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原來的政治家和軍人,經過單獨或是聯合研究,發現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歷史記載存在許多的疑問,無論是在文字還是圖像資料上都有諸多的困惑。

主要問題是:

一、由於B-29飛機的航程有限,原子彈的投放飛機的起飛地點選在距離日本較近的提尼安島的美國空軍基地上,從美國本土運送兩顆原子彈到提尼安島上的步驟是先運送到夏威夷,然後在運送到提尼安島,由於當時飛機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這兩步過程使用的只能是軍艦,這兩段路卻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雖然日本海軍在美軍的打擊下幾乎已經沒有了戰鬥力,但是,日本海軍卻仍然相當數量的潛艇,即使在戰爭末期這些潛艇仍然偷襲美軍的軍艦,即運送原子彈的軍艦隨時有可能被日本潛艇偷襲,美國怎麼會冒那麼大的風險用軍艦運送原子彈?

二、當時美國製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彈只有三顆,其中一顆已經在1945年7月16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實驗廠實驗,美國怎麼敢用僅剩的兩顆原子彈去攻擊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日本,而且還是和平民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國在未來幾個月內不要可能馬上在造出原子彈,美國難道沒有想到會有可能出現的有、突然事件嗎?

三、當時,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費米甚至是奧本海默本人都極力反對使用這種威力過大的武器。美國政府難道一點也不尊重這些他們研製核武器以後還得依賴的科學家的意見嗎?

四、電影和照片資料的問題。有很多人看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的電影和照片資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許的常識和一些思考,你就回發現這些電影和照片資料中有著諸多的問題。原子彈爆炸過後誰有能力在強烈的核輻射區進行攝影或攝像,日本當時沒有任何一種防輻射的裝備。即使是少得可憐的電影資料還是有問題,你會發現一些“幸存者”在爆炸後從廢墟中出來後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經過訓練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幸存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

五、“幸存者”的迷惑。從戰爭結束到今天,從未發現過一個可以直接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有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另一些“幸存者”以自己所謂“受到輻射燒傷的”傷痕,實際上只是火燒傷的痕跡。沒有一個日本人能自身經歷的的證據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曾爆炸過原子彈。

六、數位的困惑。當時由於日本的個大城市都受到美國飛機的整天狂轟濫炸,大多數市民都跑到鄉下躲避,廣島和長崎也是如此,實際上,據一個在廣島的日本老人介紹,1945年3月以後,在廣島市的市民已經不足五萬人了。當他在四月離開廣島到鄉下時,廣島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當然長崎也是如此,而日本政府最後卻稱兩顆原子彈最後造成近30萬人死亡,著實在令人費解。

七、科學證據。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廣島和長崎兩地進行了土樣品的秘密採集,拿回國後經化驗發現這些土的土質與普通土幾乎沒有區別,輻射計量並非超常。根本無法與在核實驗基地所採集的土樣品的輻射劑量相比。實際上,在受到嚴重輻射的土地上在幾百年內不可能可以生長植物,人在該地區生活也相當危險,這與今天廣島的事實相悖。這更使人們困惑。

八、最有力的證據。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運用巨型電腦的有限元分析法,對在新墨西哥州、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的電影圖像資料進行分析後,其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三份圖像是同一顆原子彈的,也就是三份電影資料是在同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攝的,當然應該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顆原子彈....種種令人不解的疑問和新的發現令許多科學家(特別是核子物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十分困惑,但是,由於這種關於核武器的事件的極其特殊性以及對事實的謹慎態度,另外很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是獨立研究,使這種疑問沒有通過新聞媒體公佈於眾

二事實與真相

但是,仍然有許多的學術人士要求知道事實真相,從1995年開始,他們通過些秘密的方式與美國政府交涉,要求美國政府解密一些文件.然而卻沒有得到任何答復.有些美國政府官員說這是些”瘋子的行為”.

但是,1999年末,一位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和一位當年美軍的上級軍官卻聯合披露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歷史--美國從來沒有在日本本土投放過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的事件是一場騙局,那只是美軍進行的一場非同尋常的資訊站和心理站,一次非常成功的“軟戰爭”。

由於這個消息是在十分保密的情況下披露的,而且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壓制和否定,最後甚至對這兩位科學家和軍官進行了軟禁,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因此只有極少數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知道了歷史的真相。紙終究包不住火的,這些消息終究會公佈,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下就是歷史的事實與真相。這個資訊與心理戰被稱為“曼哈頓2”計劃。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實驗爆炸成功。這顆原子彈的威力之大甚至超出了科學家、工程師和軍方人士的預料。大多數的科學家也預料到了這種武器的存在將直接威脅到人類,這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本人。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完全結束。雖然在歐洲戰場上,戰爭的火焰已經熄滅,但是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還在利用四處環海的地理優勢進行垂死掙扎。美軍的飛機雖然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使日本的許多工業城市(包括東京、大阪)幾乎已經成了一片廢墟,而且人員傷亡十分慘重,但是,日本卻沒有任何要投降的跡象,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準備在本土與盟軍決一死站。盟軍在1945年6月份已經著手計劃在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登陸戰,參加的盟軍士兵大約40萬,其中以美軍為主。美軍卻非常擔心這次登陸行動,日本已全民皆兵,這次行動必將會造成盟軍嚴重的傷亡。

但是原子彈研製成功後,美軍便似乎發現了有新的希望。因為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會對日本造成巨大的傷亡,並且還有巨大的心理作用,可以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那樣就不再需要冒險進行大規模的強行登陸行動以及有可能在日本進行大規模的戰爭。這大概能避免約10萬盟軍的死亡。

因此,美國軍方極力要求對日本本土進行原子彈轟炸,以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這當中為首的美國軍方人士是麥克阿瑟將軍。但是,許多科學家以及一些軍方人士卻反對使用原子彈。因為他們清楚原子彈的威力給平民帶來巨大的傷害以及在爆炸後的輻射給土地的影響。

當然,他們也承認在日本進行登陸戰將帶來巨大的代價。因此,許多科學家和軍方人士建議對日本政府施加巨大政治壓力使其投降。不過這種想法可以說是很幼稚的,因為當時日本已經受到了世界的孤立和進攻,沒有什么所謂“更大的壓力”。因此軍方人士甚至是美國總統杜魯門本人也贊成對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彈。即使這有巨大的風險。

主張使用與主張不使用的兩種觀點進行了長達十幾天的爭辯,卻仍然沒有結果,但是,因為在戰爭中擁有強大的力量和總統的支援,主張使用原子彈占了上峰。甚至已經開始著手原子彈轟炸計劃。

其實軍方本身也有嚴重的顧慮。特別是運輸問題和投放問題。因為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是定點引爆,從未實驗過飛機投放,因此用飛機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計劃就有其不確定性。況且,美國當時只有兩顆僅剩的原子彈,萬一有特別情況發生怎么辦,而美國在幾個月內不可能生出第二批原子彈。

這時候,卻有一個不知名的下層軍官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方案。因為在諾曼地登陸前,盟軍在英國沿岸和歐洲大陸沿岸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資訊迷惑戰,使德軍不知道盟軍最後登陸的地點是在諾曼第,沒有重兵部署在諾曼第,諾曼地登陸時盟軍沒有受到有力抵抗,從而確保了登陸的成功。從1944年中到1945年初,德軍的V-1和V-2導彈曾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力損失,盟軍同樣是用資訊迷惑的方法使德軍把倫敦的定位目標偏移了40公里,從而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這次兩次成功的資訊戰都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當然,其中盟軍的間諜人員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這個下層軍官由此想到是否能再次使用資訊迷惑戰來迫使日本投降呢?即用假資訊的方法讓全日本相信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給日本國民以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震撼,造成恐慌,喪失其鬥志。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這個方案提出時,受到了大量的譏笑和嘲諷。有些人甚至說他是美國軍方內的白癡。但是,當使用與不使用原子彈的爭論沒有結果時,科學家和軍方人士又想到了這個方案。並且經過一系列研究討論和可行性分析,認為這個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因為當時的日本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孤島,與外界聯繫的途徑已經很少,而且日本的通訊已經被美軍完全監聽。各個地區的通訊的損害程度也相當大,可以說,美軍完全有能力控制日本各地間的通訊和消息以及新聞系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軍已經控制了日本的喉舌而日本只剩下耳朵了。美軍有能力向日本政府和國民發佈大量的虛假恐嚇消息而日本卻難以辨別其真偽,絕大多數的日本人會認為是真實的消息。

經過充分的探討和論證,大多數科學家接受了這個建議,軍方人士最後也勉強同意這個計劃,但是,軍方與科學家達成的協定是,如果計劃失敗,那么最後還是會使用原子彈。1945年7月28日,這個前所未有的資訊戰計劃開始制定,被命名為“曼哈頓2”計劃。

研究組對“攻擊”的城市進行了相當嚴格的篩選,在六個候選城市(大阪,京都,劄晃,小倉,廣島,長崎)經過反復嚴密的論證、比較,最後選定了兩個城市作為“攻擊”目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廣島和長崎,因為廣島和長崎距離東京比較遠,在通訊被基本切斷的情況下資訊來源極少,而且,長崎和廣島實際上已經由於美國的狂轟濫炸而被孤立。把廣島和長崎作為資訊迷惑戰的目標應該是最合適的了。

1945年7月31日,“曼哈頓2”行動全面展開,大量的科學家、技術人員以及大批的先進裝備被運往關島和提尼安島。美軍大量的軍艦開始駛向日本海域。其中有很多的裝備大量電子設備的資訊戰軍艦。對於這次行動,美國當然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美軍同時在研究原子彈的投放計劃。1945年8月5日,大量的美國軍艦已經在廣島外海域部署完畢。資訊戰即將開始。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轟炸機在提尼安島起飛,當然,它所攜帶的不是原子彈,而是幾顆美軍的新型炸彈-凝固汽油彈,這種炸彈威力與原子彈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殺傷半徑不到100米,沒有任何輻射。8月6日早上,這架B-29到達了廣島上空並投下了幾顆凝固汽油彈,凝固汽油彈爆炸後引起了些大火,因為廣島仍有較多的木制建築。但是引起的傷亡不是很嚴重。大概只有不到三百人喪生。

飛機上報告了炸彈已經投下炸彈。隨後“曼哈頓2”行動全面展開。美軍馬上用電子干擾的方法切斷了廣島與外界的無線電聯繫。並偽裝日本在廣島的機構向日本全國各地發送無線電消息,用日語向日本政府和國民求救,“廣島被一顆巨型炸彈轟炸,威力極大”,同時,美軍在日本的間諜網也開始工作(這些間諜大多數是美籍華人)。特別是把資訊傳給日本的幾個特別重要的物理學家,因為這些人會認為這種巨型炸彈是原子彈,只有這些日本科學家真正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從而能對軍方和政府建議投降。

可以說“曼哈頓2“行動是比較成功的,在技術上沒有任何漏洞。廣島與東京、大阪以及京都的通訊被中斷,就連廣播也因為美軍的電波干擾而無法接聽。甚至廣島市內的人也不知道廣島“被原子彈轟炸了”。但是由於沒有確實的資料,只有大量的消息,雖然日本人相信廣島被轟炸了,但是只認為是一顆非常大的常規炸彈,知道美軍的假消息“廣島已經被毀滅”通過其控制的資訊網發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這一消息驚嚇住了。當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廣島被毀滅”的消息,甚至有些距離廣島不遠的地方的人知道這是個假消息,但是他們卻不清楚為什麼他們的政府會發出這樣的消息,他們對此只能無奈。不過令美軍哭笑不得的是,因為他們對日本通信系統的破壞性打擊,日本很多地方,特別是在離大城市較遠的地區卻沒有收到他們發出的消息,因此日本並沒有想象中的“陷於一片混亂”。

一些日本的物理學家也對美軍使用“核裂變彈”懷疑,因為他們不相信美國擁有核裂變武器。但是日本最有名的核子物理學家之一西名吉尾卻知道美國已經完全有可能掌握了原子彈,他相信日本已經遭受到美國的原子武器的攻擊,對此他憂心忡。

正當“曼哈頓2”行動還在進行時,6日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全世界發佈了令人吃驚的消息,美軍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並向人們介紹了這種最新武器的強大威力“相當於1.5萬噸TNT”,“廣島已經消失了,”這個消息迅速的傳到世界各地,包括傳到日本以及所佔領的地區。世界一片沸騰,很少人知道這顆“原子彈”是資訊戰的結果。

但是,日本在這時卻沒有顯露出任何將要投降的跡象,這令美國軍方十分惱火,甚至著手準備使用真正的原子彈轟炸日本。這當然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應該實行第二步計劃。

1945年8月9日,日本還被一片恐怖籠罩時,又一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了--美軍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資訊迷惑,這次更加猛烈,因為長崎已經被美軍的軍艦給完全封鎖了,聯人與人的直接通訊的條件都沒有,美軍又給日本各地傳送資訊“長崎被原子彈轟炸”,“長崎消失了”。日本國民真正的開始陷入混亂局面。

當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又向外界宣佈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這次,他向大家展示了更令人吃驚的新聞--在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爆炸電影資料,當然,實際上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原子彈的電影資料,只是角度不同,另外還有美軍用模型製作的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後的電影資料,在黑白電影中很難分辨真假。

電影資料被展示後,全世界為之震驚,各大報都在頭版刊登了原子彈爆炸的照片和廣島、長崎被“毀滅”的照片。日本國內已經陷入完全混亂。同時,幾位原子科學家,包括阿爾瓦雷斯、阿格紐、羅伯特*瑟伯爾等人通過他們的日本朋友給日本政府了一封信,信中詳細的講述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並勸日本政府馬上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通過第三國向美國政府表示了投降意願,不過是有條件投降。美軍也知道了這場資訊戰實際取得了成功。但是不接受日本的“有條件投降”方案,要求日本馬上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3日,美軍對日本下達了最後通牒,若不馬上投降,將在東京投放原子彈。當然,這顆將是一顆真正的原子彈。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將接受波茨坦公告,即將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次資訊迷惑戰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勝利了。

三結局與尾聲

“曼哈頓2”行動實際上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這個計劃一直被嚴格的保密。連參加行動的絕大多數軍人也不知道他們行動的全部過程。他們只知道把資訊傳到日本各地,他們也認為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美軍的資訊迷惑甚至迷惑了大多數美軍,實際上是迷惑了全世界。

日本投降以後,美軍完全而且是單獨的佔領了日本,並且控制了日本的新聞和通訊等資訊機構,完全控制了日本官方。日本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廣島和長崎仍然存在,甚至是平安無事。而知道真相的人卻沒法傳送消息,如果那時你是說廣島和長崎平安無事的話,肯定被認為是瘋子。

幾個月後,在美軍的操縱下,日本政府公佈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共30萬人死亡。為了防止日本和德國的軍國主義復活,主要是為了威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美國沒有公佈事件真相。美國銷毀了所有“曼哈頓2”計劃資料,從而無法再讓人知道事實和真相。日本政府也對此有過懷疑,但是因為美國的壓力和自身利益,沒有追究下去。

戰後不久,日本政府發現這了“兩顆原子彈”卻有巨大的利用價值,可以掩蓋日本“害人國”的地位,突出其“被害國”的地位,所以日本不願再懷疑那兩顆“原子彈”。

現在,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紀念從未有過的原子彈爆炸,在兩地還有紀念館,以突出日本在歷史上的“被害”,但是卻從未反省自己對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歷史上就認可了美軍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謊言。

歷史是公正的,今天,這段謊言被揭穿了。歷史雖然已經過去,那麼,我們在今天該說些什麼?

<font color=red>
====================================================================
怎樣?

你覺得呢?

不無可能吧?

換你來反辯囉~</font id=red>

吉米丘 06-11-2002 12:17

我覺得這裡面有幾點主意還蠻不錯的

1.日本利用此事件,將「被告」的映象,改變成「被害」,若真如此,真的利害...

2.丟這種啞巴彈,搭配「行銷策略」,這招厲害,不過也有可能不是嗎?

3.真的若搭配得宜,我想應該沒有問題

無敵喵咪 06-11-2002 13:46

看完這篇文章後.無敵貓想搞懂一件事.....
"原子彈和核子彈的不同"
毫無疑問.核子彈和原子彈.絕對是完全不同的武器
換言之.原子彈除了有使良田變焦土強大的殺傷力外...
也和核彈一樣.會有輻射等等問題嗎??
我們已看了太多像"浩劫後"那樣描述核彈威力的影片
都知道核彈除了破壞力外.真正可怕的是核子污染..
人體會因輻射而產生基因突變.....天氣改變.生態將完全失衡.造成全面性的毀滅...
但是.原子彈呢??也是這樣嗎???
還是原子彈只是一種威力超大的炸彈??

有沒有哪個人能回答國中時沒把化學學好的無敵貓

"原子彈和核子彈究竟有何不同啊??"

吉米丘 06-11-2002 18:42

ㄟ~據了解

中子彈、原子彈、核子彈

都是利用這種裂解的方式來產生大爆炸,所以都有RADIATION輻射線啊~

但看起來日本好像都沒有BIOHAZZARD喔~

無敵喵咪 06-11-2002 20:15

ㄟ~~~?說得也是....長崎廣島好像看來傷得不太重嘛.....=_=
說到BIOHAZZARD....厚~~~真是太令人懷念了...
記得那時沉迷電視遊樂器的無敵貓.真被這果遊戲嚇壞了...*_*
尤其是為了營造氣氛.無敵貓每次都故意半夜才在玩..
為了怕吵到家人.還買了耳機.....
真是個太恐怖的遊戲.常嚇得我玩到一半!!不得不放下搖桿去吃個宵夜.紓解一下快崩斷的神經..
那時在PS主機還有一個叫"鐘樓"的遊戲.也超恐怖...
每當無敵貓被那個拿著大剪刀的跛腳怪胎追殺又找不到地方躲時....
真的是抓著搖桿尖叫著玩..

......ㄘㄟˊ~~~不是在討論原子彈的是嗎...???對不起....我扯太遠了.....

吉米丘 06-11-2002 20:56

嘿嘿~

你也是啊~
我最記得那時候晚上黑黑的,帶著耳機,接著音響擴大機,記得還有開劇場效果...

靠~
只是平常開個門,居然就有韁屍跑出來,XX哩[嚇死我...

後來...我就是被這些韁屍欺負夠了,就拿出我的「金手指」回來修理他們...
批哩啪啦的,哈哈哈~太爽啦~

敢嚇我?!吼哩西啦~

21016004 11-21-2004 10:37

在開始介紹各種核子武器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核武的歷史:

核武的研製工作最早是由納粹德國開始的,但是由於希特勒對猶太科學家的迫害使得大批的
猶太科學家移居美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他們帶了有關核武的資訊和資料到美國
,並得以在這個國家裡進行自己的研究工作,美國的核武研製進程開始突飛猛進,在1941年
12月6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國成立了一個龐大的工程機構-曼哈坦工程管理區
,目的是要設計並製造一顆原子彈,1942年12月2日在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的主持下,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應堆,經過前後五年多的時間,共耗資了二十多億美元終於在1945年春
天製成了三顆原子彈;同一年的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裡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
一顆原子彈試爆,這代表著人類開始進入“核子時代”,此後蘇聯、英國、法國、中國也分
別於1949年8月、1952年10月、1960年2月及1964年10月試爆了各自的第一顆原子彈,印度也
在1974年5月試爆了第一個核裝置,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變化,美國於1945年8月6日和
8月9日將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顆原子彈分別投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
這也是歷史上在戰爭中僅有的兩次使用核子武器,原子彈的使用不僅給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
的災難,而且也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1964年10月中共也成功地研製出原子彈。


原子彈是利用裂變鏈式反應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而製成的起殺傷破壞作用的核武,,核武的
威力就是指核爆時釋放出的能量,它的單位以多少噸TNT炸藥的能量來表示,而這個單位則稱
為該核彈的當量(Yield),TNT(Trinitrotoluene)即是三硝基甲苯,它是黃色的結晶體,是一
種烈性炸藥,一噸的TNT爆炸時所產生的能量約為一千億焦耳(Joules),原子彈就跟核子反應
爐一樣,是利用重核裂變鏈式反應中釋放出巨大能量,只不過在反應爐內,能量的釋放是緩
慢和受控制的,而原子彈則是瞬間和不受控制的,原子彈爆炸時,在小於百萬分之一秒的時
間之內,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爆炸中心的溫度立即上升到上千萬度,壓力上升到幾十
億大氣壓,把一切物質化為氣體,形成一團火球,從而產生衝擊波、光熱輻射、貫穿輻射、
放射性污染和電磁脈衝等殺傷因素,早期原子彈的爆炸威力相當於兩萬噸TNT炸藥的爆炸力,
之後所發展的原子彈最大可達到約五十萬噸TNT當量,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濃度的鈾-235(它的
同位素純度達到93.5%以上)或鈽-239。

如何控制這種鏈式反應呢?任何一種軍事武器,都必須能夠準確地加以控制,否則就有傷到
自己人的危險,原子彈也是如此,鈾-233、鈾-235、鈽-239這些裂變性物質並不是在任何情
況下都能引爆的,只有當它們的體積或質量超過一定的臨界值之後才會爆炸,在有良好反射
層(如天然或貧化的金屬鈾)的情況下,鈾-233、鈾-235和鈽-239球體的臨界質量大約分別為
6、16和5-8公斤,通過對臨界體積或臨界質量的控制,可以控制原子彈的引爆。


根據原子彈引爆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槍式原子彈和內爆式原子彈:

槍型原子彈:它是利用一種炮筒裝置,將兩塊小於臨界質量的裂變物質迅速合攏以達到超臨
界而發生爆炸,在這種炮筒裝置中,一塊裂變物質(小於臨界質量)固定於炮筒裝置的一端,
位於另一端的另一塊裂變物質(也小於臨界質量)借助於裂性炸藥的爆炸射向那塊固定的裂變
物質而發生核爆炸。在裂變物質的外面有中子反射層。為了延遲裂變物質的飛散以提高原子
彈的效率,要把原子彈裝在堅固的外殼內。槍型原子彈的結構簡單,較易製造,但它有兩個
缺點:(1)核原料的利用率低,這是因為每塊裂變物質不能做得太大,最大不能超過鈾-235(或
鈽-239)的臨界質量,因此,當兩塊合攏時,只能比臨界質量多出一倍左右,換句話說,它不
能有較高的爆炸效率(2)很難利用鈽-239作核原料,因為鈽-239中不可避免地會含有一些鈽-240,
它自發裂變的機率特別大。

內爆型原子彈:它的原理是利用普通的烈性炸藥製成一個球形裝置,將小於臨界質量的核原
料(鈾-235或鈽-239)製成一個小球體,置於炸藥球中,通過電雷管同步點火使炸藥球的各點
同時引爆,產生向心聚焦的壓縮波(又稱內爆波),將次臨界質量的鈾-235(或鈽-239)小球瞬
間猛烈壓緊,增加其密度,使其超臨界,實現自持鏈式反應而導致核爆,內爆型結構優於槍
型結構的地方是,由於壓縮波效應所需時間遠較槍型結構合攏的時間為短,因而過早點火的
機率大為縮小,由於內爆式效率高,所以現在的原子彈大多都採用內爆式。

原子彈主要原料的生產
原子彈的原料可以使用鈾-235,也可以使用鈽-239,但生產鈾-235要比鈽-239困難得多,天
然採掘的鈾-235和鈾-238的比例為1比140,只有1兆電子伏(MeV)以上能量的中子才能使鈾-238裂
變,而且許多中子被其他的過程減慢,因此,僅用238U鏈式反應不可能在核武中持續下去,
同樣地因為天然鈾僅含少量的鈾-235,所以必須提高鈾-235的比例,才能製造核子武器,原
子彈所用鈾-235需用人工方式使鈾-235在鈾礦中富集起來,製成各種濃度的濃縮鈾,並加以
利用,如鈾-235濃度在90%以上的高濃鈾是製作原子彈的主要原料,生產濃縮鈾的技術相當複
雜,工廠規模也非常龐大,生產成本很高,各國有關濃縮鈾的生產和技術問題均極為保密,
到目前為止,國外的工業規模生產濃縮鈾都採用氣體擴散法,離心法正在向工業生產過渡,
有的國家已確定採用這種方法,鈽-239是核子反應爐的副產物,幾乎不必付出額外代價即可
生產,核武的試驗結果亦表明,鈽-239性能比鈾-235好,除早期核子裝置外,鈽-239是製造
現代裂變核子武器的主要物質,但是,鈽-239的放射性強,毒性很高,這給武器製造者增加
了許多困難,他們不得不在手套箱內進行武器製造。
自從人類製造出第一枚原子彈之後,至今也改良了不少,第一枚原子彈只有相當於二萬噸黃
色炸藥的威力,目前已經能製造出由數千噸至數十萬噸之炸彈,而研究發展計劃仍不斷地進
行,目標是如何使原子彈體積變小,威力變大,由於使用中子反射器及人工中子發源器,現
在已可製造極小體積的核分裂爆炸物。

現代的核子武器可分為兩類:原子與熱核(指氫彈)武器,而原子武器又可分為爆炸原子武器
與軍用輻射劑兩種,軍用輻射劑是指那些具有傷害性的放射性物質,這些輻射劑可使用空投
、炮彈、火箭或者藏在地雷中,也可以用飛機佈灑,撤退時更可利用它來對水庫或井水甚至
於是敵方的糧食下毒,一般核電廠的廢料皆可作為輻射劑,核子反應堆通常是使用濃縮鈾或
天然鈾,燃燒後形成的鈾碎片或鈽原子包含各種不同放射物質,通常約有三百多種,可是僅
有數種半衰期較長且在蛻變中可產生b或g射線者可做為輻射劑,這些同位素及個別的輻射能
,b及g的能量單位是百萬電子伏特,除了鈾或鈽的分裂碎片之外,也可以用其他較穩定元素
置於反應堆中,然後以中子撞擊使他們變成同位素,再取出當做軍用輻射劑,其核武按照作
戰的使用範圍時可分為核武飛彈、核航彈、核炮彈、核地雷、核水雷等,按TNT當量來分時有
特大當量(50萬噸級)、大當量(10萬~50萬噸級)、中當量(2萬~10萬噸級)、小當量(1千~2萬
噸級)和特小當量(小於1千噸級)的核子武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為壟斷核子武器技術並稱霸世界,於1946年通過原子能法,停
止了與英國和加拿大在核武研製和生產方面的合作,秘密地發展核子武器,從1945年算起共
耗資7000多億美元,為116個武器系統生產了71種型號核彈頭,共計約60000枚,由於核彈頭
不斷更新和退役,現庫存數量約26000枚,蘇聯自1949年8月和1953年8月先後試爆第一顆原子
彈和氫彈以來,一直致力於發展核子武器,其核武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從1942年
美國實施核武計畫開始到50年代中期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重點是解決核武的有無問題;
第二階段從赫魯雪夫上臺到他下臺止,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裡,解決了飛彈與核裝置的結合問
題,使飛彈核武器得到迅速發展;從60年代中期至今為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發展
多彈頭飛彈核武(MIRV),研製成功並裝備了帶分導式彈頭的飛彈核武器。


在1949年8月29日,蘇聯進行了第一次大氣層核裝置爆炸試驗,這是一顆以鈽作裂變原料的
核裝置,塔爆在設計上與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的胖子原子彈相似,在裂變材料外邊用天然鈾
作反射層,爆炸當量為1至2萬噸,1951年9月24日,蘇聯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該試驗的核裝
置採用鈽作為裂變材料,它是在地面或稍低於地面時爆炸的,鈽的利用率比第一次的要大,
爆炸當量至少為2萬5千噸,1951年10月18日蘇聯試爆了第3個核試驗裝置,它是鈽和鈾-235混
合裂變原料設計,爆炸中鈽的利用率約為35%,爆炸當量約為5萬噸,1955年進行過5次試驗,
最初兩次是鈽裂變裝置大氣層爆炸,它們的爆炸當量分別為5千噸和2萬5千噸,1955年9月21日
蘇聯在巴倫支海進行了第一次水下試驗,爆炸當量約為2萬噸,該試驗裝置大概是用鈽作原料
,可能是在100多英尺的水下栓系後進行試爆的,1955年11月6日,蘇聯進行了第18次核子試
驗,這次試驗是1953年助爆原理結構的武器化試驗,以使其重量減輕到易於空投,爆炸當量
為21萬5千噸。


原子彈是熱核武器的點火器,原子彈的小型化是戰略和戰術核武小型化的基礎,原子彈因其
殺傷效應廣泛,有著強大的破壞力,而不同於像炮彈和輕武器這樣的常規武器,有鑑於核子
武器的這種性質,使用這種武器往往會引起國際的反彈,因此,核武的使用權不掌握在軍事
指揮官手中,而是置於政治控制之下,在歷史上,核武曾使用過兩次,就是分別投在日本的
廣島和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因此人們對核武破壞城市和傷害平民的效果略知一二,但至今
核子武器尚未用於對付戰場上的部隊,在核武試驗和模擬試驗中曾評價過核武的效應,某些
人已相當清楚核子武器對裝備的毀傷效應以及對人體的物理和生理殺傷效應,然而,卻沒有
真正體驗過其心理效應,我們可以認定核子武器對人類所產生的心理衝擊效應極為嚴重。


原文出處
http://mdc.idv.tw/ 軍武狂人夢
結論當年的確投下了二顆原子彈


nnmm 01-30-2005 01:10

就如同前蘇聯車諾比事件來推論
都一直有輻射污染的問題
導致當地動植物基因突變以及污染
廣島長崎卻都沒聽過這種事

所以二次大戰是以資訊戰告終的可能極大

Magic0623 01-31-2005 01:20

以我自己學歷史的觀點來說
目前還是會以「真的投下原子彈」來當成「真正發生的歷史事件」
因為目前所能得到的資料佐證來說,都傾向於這方面
所謂「假原子彈」並沒有夠多的資料來證實
就算「假原子彈」日後被證實是真的,在現階段來說,還是會以「真原子彈」來當成「確切的」歷史事件
不過也有一些奇怪的例子啦
比方我說1996年去大陸西安學術考察,當時看到一片「紙」,名字叫做「灞橋紙」
年代遠比蔡倫還要早,推估是西漢初年~中期的物品,由於目前考察不出製造者
就以發現地點「灞橋」來命名
這片紙張「證據」已經發現了一段時間,但是當時大家學的還是「蔡倫造紙」
so...該怎麼說呢?或許教育有教育的考量
同樣的,真假原子彈或許也有其政治意味的考量
Who Knows?God Knows

80092700 02-18-2005 22:29

真希望我會做威力強大的炸藥...目前我只會做讓人足以毀容的炸藥...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9:26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3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本網站內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發言並無言論免責權,且與本站立場無關,並禁止未授權轉載。